Image Map
Image Map

學習專區

高教創新》雲林科技大學 - 特約講座教授 徐啟銘
置身化工安全與製程防災領域,用一顆慈悲心做最有意義的事

(工程領域第四屆國家產學大師獎 雲林科技大學特約講座教授 徐啟銘)

 

 

環境安全對於人與生態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,專業領域在化工製程安全的雲林科技大學特約講座教授徐啟銘,就是這方面的國際級翹楚,持續累積智慧能量,貢獻地球村。

 

2014年高雄氣爆,行政院立即邀請徐啟銘到現場瞭解重大災難原因,解決問題。徐啟銘所帶領的團隊,也跟臺灣許多大企業,像是台塑集團、台灣中油、長春大連、奇美、李長榮、台積電、日月光等合作,對學術界與產業界帶來卓越的貢獻,他也因此榮獲110年度教育部所頒發的「國家產學大師獎」。

 

「我只能做我能做的,不是做我想做的」徐啟銘強調,人的一生如白馬過隙,稍縱即逝,必須把握時間做最有意義、最有價值的事。所以,在業界,他是個出了名勤跑工廠、公司的教授;在學術上,他也是全亞洲該領域發表期刊論文數量最多的學者。「成就、榮耀」一直是徐啟銘堅持的一句話。不過,在這四個字背後,則是徐啟銘的初心:用一顆慈悲的心,為大家服務。

 

也許就是因為把「慈悲」時刻掛心頭,讓從高中就熱愛化學的他,選擇化工安全與製程防災做為他的終身職志。這是條冷僻的路,卻是徐啟銘一路走來的堅持。

 

他指出,化工、石化產品存在我們日常生活裡,它們在製造、儲存、處理時,若沒有做好安全控管,隨時都有火災爆炸或外洩的危機。小從手機用的鋰電池、大到核電廠、半導體廠等都是。一旦發生化工災害,所導致的傷亡或損失往往非常嚴重。這也是為什麼徐啟銘一心一意投入化工安全與製程防災,他希望可以透過研究與實證來進行預防,避免更多事故發生。

 

小時候想當工程師,用一顆慈悲心服務眾人

 

徐啟銘從小就立志當工程師,因為他喜歡那種為大家服務的感覺。現在的他,雖然是位務實的研究學者,但是,他所做的研究與帶領的團隊,其實也在幫助許多企業建置本質更安全的永續環境,某種程度一樣是實現了徐啟銘的願望。

 

談起成長過程,他在一個有七個孩子的傳統家庭長大。兒時的徐啟銘,並不是很會唸書的孩子,特別是他住家的周圍環境也不是太好,都是龍蛇雜處之地。

 

雖然環境不佳,但徐啟銘的奶奶常帶他到住家附近的寶覺寺參拜禮佛。許多人到寶覺寺去思懷親人,而徐啟銘就在那裡看見了人一生的起與落、生與滅。作為人一定要有慈悲心的念頭,就是在當時植下的種子。

 

之後,雖然搬到比較良好的地區,但家裡做塑膠射出加工,大的孩子不僅要幫忙做事,也要照顧弟妹。徐啟銘說,他其實在很小的時候,雙手都是繭,只是,他卻不以此為苦。他笑著說,自己是很幸運的,「因為家裡比較重男輕女,我很感恩我的姐妹們,因為在那樣的年代,比較好的資源都用在我身上。」徐啟銘並沒有因此恃寵而驕,反而養成他非常替別人著想的感恩性格。

 

 

受美國留學影響,回臺致力化工製程安全產業

 

那個年代,擠入大學窄門的徐啟銘,始終沒忘了在高中時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,於是,大二時,他轉去唸化工系。當完兵,先回到母校當助教,再邊工作邊考試,後來順利到美國密蘇里大學蘿拉分校取得化工碩博士的學位。

 

徐啟銘坦言,在美國無論是唸書,或者畢業後留在那工作的幾年間,所見所聞都令他大開眼界,並使他更具有國際觀。「美國很重視『人』,而環境對人影響很大。」徐啟銘會選擇化工製程安全這個領域,或多或少都與「重視人」這個核心概念有密切關聯。

 

「臺灣在這部分的安全意識與社會價值還需要不斷的努力」他說。所以,當徐啟銘決定從美國回來臺灣教書,他與研究團隊就非常積極與產業界在製程防災上合作。目前徐啟銘的「製程安全與防災實驗室」(Process Safety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Laboratory, PS&DPL) 團隊,已經在安全熱分析、燃爆分析及風險評估等相關製程安全研究上耕耘近三十年了。

 

徐啟銘的研究團隊參與許多臺灣企業單位、或者政府機關的安全分析與研究專案,包括公共危險物品的分級判定、內政部一般爆竹煙火認可作業等。他們會針對消防署列管的公共危險物品,進行判定分級測試。主要測試項目涵蓋氧化性固體、氧化性液體、易燃性液體、易燃性固體等,目前已與國內逾百家企業合作,協助掌握物質危害特性與安全處理機制。並且,也會針對傳統民俗慶典活動中,經常使用的爆竹煙火審核認可其安全性與品質。

 

在企業端的合作單位,更是遍及半導體產業、石化工業、生技產業、電子產業等。例如針對石化廠在丙烯純化回收製程失控,而導致洩漏並產生火災爆炸事故,徐啟銘的團隊就在事後加入,協助該石化廠進行事故原因調查及製程改善。每年產學合作計畫總金額約二千萬元,以找出失控反應、火災或爆炸的原因,並改善整個製程。

 

下一階段目標,打造化工廠更智慧化運作

 

目前,徐啟銘的研究團隊正在進行自動化、智慧化技術,來降低製程偏移或誤差,同時也提昇效率與優化,這是研究團隊重要的目標。 

 

徐啟銘表示,臺灣的化工廠老舊,很多工廠的文件都停留在紙本資料,導致管理很難落實。他針對的其實不只是台塑、台化、南亞、長春這些大型石化廠,其他規模較小的工廠,更是推動安全資訊的主要對象,因為沒有足夠資源來轉型,他們更有需求。接下來,徐啟銘的研究團隊希望建構製程數位化的資料平台,讓化工廠、半導體甚至生技廠都能成功數位轉型。

 

深耕製程安全與防災研究的徐啟銘,二十多年來參與過大大小小的災難事故,也在研究過程裡,提前看到災害發生的可能性,一路以來,壓力都非常大。問他如何抒解壓力?徐啟銘笑著說:「就是走路、運動、閱讀、看電影,陪伴家人。」他是個非常喜愛運動的人,國高中時踢足球、大學時打大專盃籃球、現在還每天至少要求自己要走一萬步。

 

除了運動之外,他更是個非常喜愛閱讀的理工人,熟讀各種中外歷史,常被大家稱作是披著理工人的外皮,骨子裡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歷史家。徐啟銘透露「資治通鑑我已經讀第四遍了!」。

 

他從歷史裡看通、看透很多事,電影也給他很多的啟發與放鬆。無論是求學階段或現在,這些活動都提供了一種緩衝,讓他在強大的工作壓力下依舊保持彈性,然後再繼續向前。

 

 

 

 

本文轉載自 教育部 高教創新2022-07-04 

 

學術貢獻 〉工程領域第四屆國家產學大師獎/雲林科技大學特約講座教授/徐啟銘-置身化工安全與製程防災領域,用一顆慈悲心做最有意義的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