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age Map
Image Map

學習專區

高教創新》虎尾科技大學 - 教授 覺文郁
培育業界要的人才,從專利王到實務解題高手

 

走進位於虎尾科技大學的精密機械技術研發中心,這裡像個小型的未來科技工廠。裡面陳列著各種智慧工具機、機器手臂、自動化機臺、每個LED螢幕上顯示著各種數據資料。「這就是智慧製造,讓臺灣工廠數位轉型更有競爭力!」虎尾科技大學校長覺文郁自豪地說,他也正是催生這個精密機械技術研發中心的靈魂人物。

 

榮獲第三屆國家產學大師獎的覺文郁,可說在臺灣工具機械產業中舉足輕重。覺文郁研發的五軸光學式精度量測系統,是全球目前唯一非接觸式的工具機精度檢測儀器。「至少有百家以上的廠商在用,」覺文郁邊說,邊從助教手中接過一只黑色皮箱。一打開,皮箱裡面裝著光學感測模組的各式校正儀器,就像是007電影中,情報員詹姆士.龐德會使用的裝備,看起來相當酷。

 

「這套LASER R-TEST已經取得臺灣、美國、歐盟、中國大陸等多國專利認證,可以靜態、也可動態檢測工具機的精度,」覺文郁指出。比起其他儀器需要用探針去接觸量測,這臺儀器採用雷射光學量測,適用範圍更廣。一談到專利,覺文郁立刻眼神放光,稱他是「專利王」毫不為過。

 

學界出身的專利王,業界要什麼就給什麼

 

放眼望去,覺文郁的研究室牆面上,貼滿了專利證照。從工具機檢測、光電檢測、到智慧製造,如今他已發表超過三百篇學術論文,並獲得超過一百五十件專利。除了學術研究,至今覺文郁已完成超過六十件技術移轉,技轉金額高達六千八百萬。另外,覺文郁還主持超過八十件由業界出資的研究案,這些委託案的出資總金額超過一‧五億元。在產學合作的領域裡,覺文郁所帶領的團隊就像是業界智庫,協助臺灣工具機械產業解決許多問題。

 

「業界要什麼,我給什麼,」覺文郁說,這一直以來是他的核心思維。從他到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機械製造研究所攻讀碩士及博士學位,「務實」思維就一直存在心中。「這或許也受英國博班指導教授的影響,」覺文郁表示。因為當時他的指導教授就是專門幫助歐洲產業界解決問題,並且帶著研究生一起實作。

 

從指導教授身上,覺文郁看到產學互動可以如此緊密與成功,奠下了日後他回臺教書與企業合作的模式。「能解決廠商的問題,我們的所學才有價值,」他說。覺文郁在英國念書時,就已研發出一套Ball Bar機床量測系統,而且還賣到全世界。

 

要做,就做到最好

 

從不諱言自己是完美主義者,「要做,就要做到最好,」覺文郁自我剖析說。「如果確定那是我想要的,我就會做到最完美。」他在雲林縣口湖鄉長大,小時候沒見過世面,一直到北上念臺北工專(五專),才眼界大開。起初,覺文郁並不確定未來方向,找學長深聊後,加上看到身邊許多念大學的同學都出國深造,他決定自己也要出國去看一看。一旦確定目標,覺文郁就使盡全力。他拚命讀書,最後以全校前三名畢業。

 

臺北工專畢業後,到兩年兵役期間,覺文郁也沒浪費時間。他笑著說:「之前有媒體報導,我在當兵期間背完一整本字典。我跟你說,這是真的!」覺文郁再度提起這段往事。同樣的字典,他買了三本。在成功嶺時,他每天撕下字典裡的一頁,當天任務就是把這一頁英文單字背完。後來當上砲兵預官,覺文郁乾脆把撕下的這一頁塞在彈匣裡,碰到行軍,就邊背邊走。

 

這樣的堅持與毅力從哪裡來?覺文郁說,「不服輸」是驅動他往前的一大動力。碰到問題一定要找到解方的精神,不只讓覺文郁順利出國,取得博士學位,之後更把他打造成業界的解題高手。近十年來,至少有五十家以上委託廠商或法人單位,受益於覺文郁研發團隊的技轉,技術應用在工具機或技術設備上,也超過兩萬臺次。

 

算一算,覺文郁投入機械產業已超過二十五個年頭,問他當初為何選擇深耕這個領域?「我會不斷去看我做的事對別人有沒有幫助、有沒有用。若沒有用,我就自我反思,然後去調整,」他說。這樣「扣緊市場」的風格,從覺文郁當年在英國讀書,選研究題目時就可看出。當時,為了確認自己的研究有需求,他特別寫信給臺灣放電加工機龍頭廠商、慶鴻機電董事長王武雄,儘管兩人並不相識。在信中,他大膽問王武雄,選擇研究發電加工這個領域,究竟有沒有市場?

 

問他為什麼想做這件事?覺文郁的回答令人佩服:「我也不確定王董事長會不會回覆我。但我就是想知道讀這個對臺灣市場有沒有用?」沒想到,王武雄認真地回信給覺文郁,還鼓勵他可以繼續往這方面深造。

 

除了來自王武雄的鼓勵,覺文郁說,念博士班時,跟著指導教授解決英國Coventry廠商的機臺問題,雖然過程非常辛苦繁雜,但最終得到廠商一句:“It works!”的肯定,也讓他覺得非常有成就感。那句“It works!”代表他解決了廠商的問題。「需求在哪邊,我就往哪邊走。」產學合作必須永續深耕,他深深感謝合作的廠商、研究同仁及家人的支持,尤其是他的另一半:江春金女士。

 

 

用成就感與熱情,找到自己的定位

 

眼見年輕人選項太多,反而容易陷入迷惘,覺文郁常跟學生說,一定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。怎麼找?「什麼會讓你有成就感與熱情,那就是驅動你的力量,」他指出。

 

過程中,覺文郁強調,一定要不斷反思自問。若還是覺得混沌不明,不要怕發問。就像他過去也是靠著學長、前輩的建議,才逐步釐清心底的困惑。另外,光是想沒有用,「路是你要走下去才會看到,」覺文郁提醒。凡事勇敢採取行動,不要猶豫,做了就知道適不適合,或問題在哪裡。

 

在他眼中,下個世代面對的,一定是跨領域整合的時代。所以,即便機械產業技術更迭沒有那麼快,他自己現在也都在跨領域學習。覺文郁所帶領的團隊,接下來要做的,不只是被動地解決業界問題,更期望能帶領企業往前瞻的方向走:「未來透過5 G、A I、大數據與人工智慧,讓臺灣產業真正升級為智慧製造,」他強調。

 

無論在學術研究、還是產學合作,覺文郁努力不懈,克服不懂、不會、不能,把它們統統變成可以、我能、我會的成功方程式。

 

 

 

本文轉載自 教育部 高教創新2021-03-06 

 

學術貢獻 〉工程領域 第三屆國家產學大師獎 虎尾科技大學自動化工程系教授/覺文郁-培育業界要的人才,從專利王到實務解題高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