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age Map
Image Map

學習專區

高教創新》前台灣鑄造品工業同業公會 - 理事長廖坤成
人才斷層藉產攜專班創造正面聲量

 

找不到人接棒,技藝無法傳承,這是臺灣鑄造工業共同的經營痛點,前臺灣鑄造品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廖坤成直言:「工廠裡一堆超過60歲的師傅,就算有年輕人也多半是外籍勞工。」人才斷層直接導致產業出現生存危機。

 

臺灣鑄造業支撐著臺灣機械、民生工業等產業發展。根據廖坤成指出,目前臺灣鑄造業約有七百多家廠商,年產值約一千億元,全球排名第十三名。即使生產量能不容小覷,企業也積極改善酷熱的工作環境,卻還是擺脫不了外界對其黑手製造業的刻板印象,導致招才不易,留才艱難。

 

由公會帶頭,說服四十多家廠商共同參與

 

回溯近三十年的招才景況,廖坤成指出,過去鑄造業與許多高職辦理建教合作,但多採取三個月實習制,高職生實習完就回學校,加上學生自主選擇意識高漲,導致大部份實習生都會選擇再升學。等於企業培養了人,卻留不住才,建教合作能解決之問題有限。

 

為此,鑄造公會同業每次碰面、開會都在商討對策。正好教育部2006年推動的產學攜手合作計畫面臨政策轉型之際,2018年,廖坤成與產攜2.0計畫主持人、臺灣師範大學科技與工程學院院長鄭慶民對焦之後,決定開辦智能示範鑄造產學攜手專班。

 

這個專班學制無縫接軌,高職生從三年級下學期起即可以正式員工身份,進到專班媒合的企業工作。同時,為解決學生升學問題,鑄造產攜專班進一步與雲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合作,學生高職畢業後,即可進入雲科大就讀,變成周一到周四上班,周五、周六到校上課,周日休息一天。透過三加四學制,讓學生一邊工作學習技能,還可一邊取得大學學歷。

 

如此做法各有兼顧,成效極佳。鑄造產攜專班第一梯次共招收四十多位學生,這批學生現在已經升上大四,留廠率高達83%,學生的整體工作表現也備受合作廠商肯定。再延續好效果,第二梯次招收二個班、八十多位學生,第三梯次擴大加入北部專班,共招收兩班、八十多位學生。第四梯次因景氣不好停辦,第五梯次北中南共招收五個班、二百多位學生。

 

企業與學生都要具備正確心態

 

整體而言,鑄造產攜專班起了極大示範作用,也造成其它產業效仿。主辦單位從教育部延伸到整合跨部會資源合作開辦,參與產業範疇也從單一的鑄造業,擴大到不同產業類別,引起極大迴響。站在工廠觀察學生們努力工作的場景,廖坤成滿是欣慰,卻也直言產攜專班的好與壞,決定關鍵在於企業與學生能否具備正確心態。

 

以企業來看,「要有共好的心態,」廖坤成指出。產業共同目標是留才,但中間難免有人員流動,各廠商要以平常心看待。面對這群十八到二十二歲的年輕員工,管理也是一門學問,企業要能因應現況調整管理方式。以學生來看,廖坤成不諱言,有些參與產攜專班的學生對未來沒有明確之規劃,但產攜專班除了要工作,還要應付高職、科大課業,學生若心態過於消極,很難兩邊同時兼顧。

 

臺灣的傳統製造業缺工嚴重,幸好鑄造產攜專班率先打破籓籬,讓技職學生與產業各取所需,創造雙贏,也期待未來有更多這樣的努力出現。

 

 

 

本文轉載自 高教創新2022-11-03 

 

主題故事 〉專訪前台灣鑄造品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廖坤成-人才斷層藉產攜專班創造正面聲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