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age Map
Image Map

學習專區

高教創新⟫ 高雄科技大學 - 新五專實習來真的!從無到有學開挖、學工法

 

在海風強勁吹拂下,高雄前鎮漁港這個臺灣最大的遠洋漁港基地,於夜半時分、漁獲進港後仍舊人聲鼎沸。同此時,這個建港已逾五十年的陳舊建設亟待翻修,各項重建工程在日出之後緊鑼密鼓地展開,例如:兼具批發、零售、觀光及休憩功能的「前鎮漁港多功能水產品運銷中心」。

目前就讀於高雄科技大學(以下簡稱高科大)五專部土木工程科五年級的蔡易桀,也在地基打好之後,經由學校媒合來到工區展開五專生涯中最重要的全學期實習課程,實地參與以東京「豐洲市場」為標竿的觀光漁市場公共建案工程,累積他的產業經驗。

「進入職場才會知道自己的淺薄,」即使在學校受過四年測量、識圖的基礎訓練,蔡易桀在拿到圖紙之後,腦筋還是常瞬間一片空白,「每個人都很忙,但是他們都很願意教新人,只是我們要主動去問、去學,實習一學期的收穫,比想像中多太多。」雖然還帶著職場新手的靦腆,但談到專業領域蔡易桀卻也隱約透著一股驕傲,這就是系主任郭文田希望為學生建立起來的榮光感,「能夠參與國家的公共建設必須要感到自豪,因為這是服務人群的事業。」

新五專導入P-TECH模式,串接中級技術人力斷層

高科大改制之前的高雄工專,於民國五十二年創立之初的宗旨之一,就是為了培育基礎經濟建設技術人才,化工系和土木系都是當時的元老科系,風光一時。然而,社會形態轉變,少子化帶來衝擊,隨著工安事件頻傳、勞動條件不佳,民生基礎工業走向夕陽產業,而產業中優質的中級實用技術人力也形成極大的斷層。

「每天都有工地開挖、建設進行,這些基礎人才需求不可能消失。」也曾經歷過五專扎實訓練的郭文田認為,過去五專的概念,是把高中和大學七年所需具備的能力濃縮成五年,以實作為主、訓練技術人力;現在以P-TECH精神重新設計的「新五專」,除了實作能力之外,也重視包含國際移動力的職場必備軟實力。透過這樣的變革,希望有機會恢復過去高雄工專的雄風,幫土木營建業留下未來的建設人才。

P-TECH精神當中很重要的「一徒二師」制度,從高科大直接邀請業師參與課程委員會就獲得體現,看重教學內容與現場相符。郭文田表示,土木工程非常重視圖說,識圖是第一步,接著像是估價、鋼結構施工、職安等科目,都會邀請相對應的業師授課,甚至直接帶到工地參訪,現場指導攀爬施工架、操作母索及子索等,都是重要的教學環節。為了強化學生的國際競爭力,除了鼓勵學生選修東南亞語言外,也開辦暑期菲律賓遊學團,體驗全英語的環境。

產學攜手,嚴格把關

在執行「五專產業核心技能培育計畫」將近五年的時間,高科大系上老師和業師、現場師父對學生的要求很高,強調營造是良心事業,「兩、三年工期的建築要使用五十年,還要抵擋大自然的挑戰,一點也馬虎不得,在現場工作千萬不能圖一時之快。」郭文田強調,這樣的概念落實到校內教學,各科老師教學都相當嚴謹,學生若表現不佳、該當人絕不手軟。此外,也將原先P-TECH模式中一學年的必修實習課調整為一學期,另加開一學期的選修實習課,讓每個學生都具備一定程度之後,再到現場實習;而希望強化實務能力的同學,也有延長現場實習的機會。

「三十一位同學經過一學期的實習,還有十五位繼續留在現場。」郭文田表示這是非常好的現象,學生在實習期間,有機會完整參與從地下開挖到地上建物興建、從無到有的完整過程,了解所有基礎工法及施工細節,這些都是未來擔任中階的工程師或監造等相關營造職務重要的累積。

「雖然才短短幾個月的實習,孩子們的轉變其實很大。」郭文田觀察,過去上課心不在焉、只顧著滑手機、話題總是圍繞著吃喝玩樂的學生,現在回到學校討論的話題都換成專業的現場工作,分享各自的經驗。

打破學歷迷思,產業蹲點跳更高

就以正在參與辦公室興建工程監造的盧峰逸來說,因為工地裡頭負責監造的只有他和主任兩個人,因著長官對勞安的重視,讓他體認到「安全第一」的重要性,「一個墜落傷害的不只是一個人、還有背後的一整個家庭。」平時由於主任的工作也很忙,無法兼顧各種細節,盧峰逸必須主動熟悉每個工項、觀察工班師父們工作的情形,不懂就問,反推自己需要做好哪些準備。

面對今年六月畢業後的規劃,盧峰逸已經決定留任實習單位,利用未來三年打好自己的實務根基,再去報考研究所。對此,郭文田也贊許此舉可以減少國家建設的人才斷層,透過師資、課程調整,讓這批新五專的畢業生成為產業生力軍,打破學歷的迷思,復興五專對臺灣民生基礎產業最重要的意義。然而,經歷安排學生進入施工現場,現場工作對學生而言較為嚴峻,實務上更適合心智上較為成熟的四年制學士班學生,未來學校將融入以四年制學士班課程,持續為國家培育優秀土木人才。

 

本文轉載自 高教創新2023-03-06

主題故事 〉高雄科技大學-土木工程科 新五專實習來真的!從無到有學開挖、學工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