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age Map
Image Map

學習專區

高教創新》長庚科大的貼心化妝術,打造顏面損傷者的第二個春天


害怕別人的注視,是許多顏面損傷傷友的痛,而「化妝」能讓他們避開別人的目光。長庚科技大學化妝品應用系透過「破繭而出的形象曙光」計畫,師生團隊運用高超的遮瑕修飾化妝技巧,讓傷友重新綻放自信笑容。

傳統的化妝教學,缺乏針對顏面損傷及病灶性皮膚、例如太田母斑或血管瘤的修飾技巧,臺灣也無人可問可學,因此,當陳姿吟副教授十餘年前動念開設相關課程時,只好遠赴日本取經求教。「一般美妝與損傷修飾彩妝很不一樣,而且不同的病灶性皮膚,也需施以不同處理方式,例如患有增生性血管瘤的皮膚溫度較高,不能使用油脂過多或遮瑕力不足的粉底。」

為了提升特殊化妝技術,陳姿吟帶領團隊針對不同病灶性皮膚及瘢痕,研究專屬的保養步驟和彩妝技巧、編撰教材,一步步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,她也特別感謝長庚醫院整形外科的協助,使他們能夠深入了解相關醫學知識。

精進技術,也學習同理心

「我們會帶著學生前往陽光基金會,實際為傷友化妝,每位學生需要完成十種不同病灶性皮膚的美化修飾、進行四小時的公益服務,獲得陽光基金會頒發的認證,才能通過課程考核。」陳姿吟說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學生必須上九到十二個小時的課,學習如何與傷友互動及使用適當的語言,「不能對傷友做出評價,例如告訴他們,這樣看起來更漂亮之類的,因為這可能造成第二次傷害,畢竟已無法恢復到以前,且美麗與傷口無關。」陳姿吟強調,言辭運用上要非常謹慎,「可以問他們是否覺得這樣化妝看起來比較自然,並且清楚地解釋每個步驟,除了技術,我們希望能培養學生的同理心。」

在過去十餘年間,長庚科大每年為顏面損傷傷友舉辦兩次公益活動,每年的主題都不同,以滿足特定群體的需求。此外,由於瘢痕問題可能導致肩頸僵硬,活動現場還提供按摩和芳療舒壓等服務。

曾有參與「顏面缺損者遮瑕修飾化妝活動」的傷友回饋說道:「每次來都是不一樣的造型,看到鏡子裡的自己,有很多說不出來的感動和開心,也得到很大的信心,很期待下次能再學習形象重建。」這些傷友的心裡話帶給計畫團隊滿滿的欣慰;更有動力持續投入「形象重建」計畫,培育更多專業實務知能人才。

研發「仿真美觀假體」,申請醫材上市

除了陽光基金會,團隊還與桃園市肢體傷殘協進會合作,為形體容貌缺失者服務。「我們察覺到一群肢體缺損傷友,即便配戴輔具,但外觀生硬不真實,仍無法填補他們內心的不自在,」陳姿吟指出,形體容貌缺失者的缺損外觀,因受傷部位、膚色、瘢痕等現象極具個別差異性,也因小眾市場毫無商業利潤可言,國內沒有廠商願意客製化製作。

於是,陳姿吟決定自己動手做,增設「仿真美觀假體」課程,製作出來的仿真假體不僅形體逼真,皮膚紋理和毛孔也是栩栩如生。為了解決假體穿戴問題,團隊尋求國內醫界的合作,例如穿戴假耳,希望能利用植入磁鐵或金屬掛勾方式配戴,避免傳統使用黏著劑固定的不便及過敏反應。

「我們目前正在與醫院合作進行醫材申請,預計在明年可以拿到核准字號,使產品能夠在臨床上應用。」陳姿吟不諱言,團隊一路走來挑戰很多,然而每當看見傷友完成形象重建後的開心,覺得一切都值得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