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age Map
Image Map

學習專區

高教創新》南臺科技大學-帶大人小孩成為臺南長輩的心情加油站


「你們是詐騙集團吼!快走開!」老人家中氣十足地向年輕學生怒吼,一邊持手機錄影,希望嚇跑他們;另一頭,幾個第一次進入社區的學生,則被居民飼養的狗追著跑出來,這是幾年前,一群南臺科技大學的學生剛進入臺南鯤鯓社區進行家訪、辦理活動,希望了解長輩需求時,不時會見到的景象。

擔任「青銀共創攜手在地共築智慧高齡友善社區」計畫主持人的高齡福祉服務系系主任陳美珠苦笑說,還好學生們沒有被嚇跑,「因為鯤鯓是比較封閉的鄉村型社區,過去也有一些受騙的經驗,因此我們學到要穿制服,之後也結合成大的高齡醫學部醫療團隊一起進行個案關懷家訪,慢慢把信賴感建立起來!」

超高齡社會挑戰來襲!

對即將邁入「超高齡社會」的臺灣,陳美珠強調必須思考,如何透過在地安老、活力老年的方式,建構高齡友善的社會。所以這次的USR計畫,她帶學生進入三個完全不同類型的社區,透過不同的高齡需求,讓學生理解未來進入相關職場後,可能面臨的各種挑戰。

以長期合作的臺南市南區金華社區為例,因為發展得早,是標準的國際都會型社區,資源相當豐富,長輩們的自主性強,資訊流通性與接收度也比一般社區長輩來得高,除了一些肌力操、健康檢查等活動,「自己打理生活」反而是這裡的長輩最需要的服務。

「不論是我們的學生進入社區,或是經過訓練的在地小朋友跟高齡長者互動,都很受歡迎,他們喜歡拿出照片,跟你說年輕時候的故事,」陳美珠表示,很多長輩需要的只是年輕人的陪伴,「有的長輩因故進入安養機構,頓時覺得沒有人關心自己,還會主動打電話來跟學生聊天。」

相對於資源充裕的金華社區、鄉村型的鯤鯓社區,以及更偏鄉的宅港社區則是健康知識匱乏,「尤其是連一間7-11便利超商都沒有的宅港,長輩長期務農,主要以種番茄為生,重複的蹲地彎腰動作,讓他們關節都變形了,卻可能連醫生都沒去看過,平常就用螃蟹走路的方式行走,實在很難想像。」除了設計圖卡、以趣味活動的方式辦理營養教學,以較容易消化、吞嚥的在來米製成之「九層粿」甜點教學、用藥知識介紹等活動之外,也引進相關科系製作番茄車,減輕長輩在田間務農的關節負擔。

活化社區,吸引在地青年加入

在陳美珠的策劃之下,高齡福祉服務系從大一到大四都有相對應的課程,進入社區與長輩對話。目前已經大四的郭勇慶,發現跟長輩溝通需要多重技巧,「有時候要傳達一個概念,我怎麼樣都說不通,但是透過小朋友一起和長輩互動,他們給我的回饋就不一樣了!」這些經驗除了成為進入職場的養分,也有學生因此開始反思自己跟家中長輩的互動模式,希望給家人更多的耐心與關愛。

陳美珠觀察,臺灣的退休年齡普遍較早,但因為社會高齡友善的風氣仍舊不足,導致許多長輩存有「老了就在家等死」的觀念,但其實內心是渴望受到關注的。「我們學生不厭其煩地去引導這些長輩走出家門,慢慢打開他們的心房,有的長輩甚至因此深受感動成為志工,帶著我們去找其他需要幫忙的長輩,就這樣讓社區逐漸活絡起來,長輩也開始願意走出家門和年輕學生、鄰居互動活出生命力。」

「我們接下來要做的,就是建立讓長輩更有自信、自在的生活空間。」陳美珠以成立一年的「蚵在心底的鯤鯓」工作站來說,透過駐點人員找出更多在地資源,影響當地年輕人共同營造高齡友善空間,「例如有小提琴工廠老闆不只捐小提琴,還來教長輩拉小提琴;也有長輩來工作站開課教授美食烹調,這些都能讓他們建立不同社群、找回自信與存在價值。」以在地青銀共創的創新模式持續經營社區,即使學校團隊在未來某個時刻必須退場,也能藉由社區自己的力量,打造出高齡友善的生活環境。